春节回老家可以干的事似乎也不多,除了走亲访友,赶集买年货,最惬意的事好像就是在冬日暖阳里,在家门口宽敞的坝子上,摆上一架古朴色的摇摇椅,躺在椅子上,旁边矮凳上放一只红色手机播放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,现在成为金典的抒情慢歌,再配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茉莉花茶。恣情地享受阳光的普照,欣赏优美的音乐律动,或者不经意间,就睡着了。现在每家每户都挨着公路,一条连串起乡村与外界的公路,让村民再也不怕在下雨天走泥巴小路。小捷家的坝子外面就是一条乡村公路,相邻几个村的村民都从这条路经过。不管是走路的,还是骑电瓶车摩托车,或者开车的,都从她家门口经过,通向外面的世界。今天上午更是特别热闹,陆续经过几拔村民,叽叽喳喳地吵闹着。阳光似乎也越来越晒人了,小捷看看时间,都十点半了。老爸跟她说,他要去参加村里的一个会议,叫她早点准备午饭。原来这些村民都是去参加会议的,怪不得这么热闹。又躺在椅子上晒了半个小时的太阳,小捷才把东西搬进屋,准备午餐。快十二点时,老爸才回来。他们参加的是一个选举后的会议。村长召集全村村民一起开会,对于选举产生的村长,有无异议,然后对于村里有哪些不满意的,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。这届的村长还是和去年一样,没有什么改变,大家自然没有异议,倒是提了一些村里需要改进的地方,也算是新一年的计划。小捷有点后悔没跟上去参加看看,毕竟自己也算是村里的一员,前两周的选举票,自己也占一份。下午,刚午睡了一阵子,又被吵醒了。原来是邻村在抓鱼,大人小孩都在围观看热闹。外出打工的人多了,农村里的田地就显得多余。这几年,一些大老板到乡下来承包水田,一块接着一块,种莲藕。一亩四五百元一年,一连签三年,双方都乐意。除了一些农户家里不愿意出租,还继续种水稻,或者偏偏角角不好整理的地块,其他的地都是莲藕田。夏天回来,看见连片的荷叶,朵朵荷花,景色真是美得没话说。至于没有种水稻,又没种藕的田,当然也不会被闲置在那养杂草。他们或自己一家人,或联合邻居几家人一起,弄一个鱼塘养鱼。请一台挖掘机,几天时间就能修整出一个颇具规模的鱼塘。反正不是售卖的正规养鱼户,散养还把鱼儿养得更健康。鱼塘边已经围满了村里小朋友,对于新鲜事物,他们都喜爱得很,蹦蹦跳跳地围着鱼塘里的抓鱼人,来回移动。惹得他们的家长不停地吼叫,“小心点,掉进鱼塘,就把你拿去喂鱼。”面积在一亩左右的鱼塘,里面的水已经被放掉了大半,但是水深还是汲到了捕鱼大叔的腰上,他穿着全身的渔具,双手正拿着捕鱼网,随着鱼儿的蹦跳而移动。毕竟是在水里,还有很深的泥潭,行动起来很是费力,岸上的人在喊着,左边,右边,前面,后面,远程指挥捕鱼大叔的行动,但大叔还是稳扎稳打的,按着自己的判断行动。随后陆续又有两名年轻男子加入捕鱼行动,他们的动作要比大叔快多了。岸上的几个大桶里已经挤满了大大小小的鱼,一两斤,三四斤重的鱼都有。这鱼塘的鱼都养了三年,虽然每年都打捞一次,保不齐有漏网的大鱼。小捷远远地站在岸边,她也很有兴趣加入这场捕鱼活动。至少作为观众,站在太阳底下,与身边的大婶大妈一起为捕鱼师傅加油鼓气,可比待在屋里玩手机有趣多了。年年有余,年年有鱼,这一寓意美好的词,为什么不就地实现呢。小捷也和其他邻居一样,从非养殖户手里买了一条草鱼,一条鲤鱼,重量都在三斤左右。年前吃一条酸菜鱼,余一条留到明年红烧着吃。回老家也有一段时间了,似乎每经过一个村,只要有鱼塘的地方,总会看见一群人在捕鱼,岸上也必定围着一群人看热闹。在农村,大家对养鱼似乎都有一种天生的幻想。只要有时间,有空闲田地,总想喂养一群鱼。小捷想自己年老时,也一定要弄一个鱼塘养鱼。贝玉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sanbaicaoa.com/sbcpz/857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