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过后天气转暖,但是阴雨天也随之多了起来。
天气阴沉,湿气加重,疾病就找上门了。
常言道:“清明食艾,无灾无难”。
清明时节,除了吃“艾”,还能用“艾”。
怎么吃“艾”
艾叶也被称为“女性的养生草”,善温中、逐冷、除湿,凡妇人血气寒滞者,最宜用之。
此外,春季人体阳气生发,艾叶还可以帮助人体升阳,抵抗外邪,对脾胃起到保护作用。
艾草有一股特殊的清香,艾叶进食能增进食欲。
艾姜煮蛋
?材料:艾叶10克、干姜15克、鸡蛋2个、红糖适量。
?做法:将干姜切片,和洗净的艾叶、鸡蛋一同放进锅里,加适量清水,先用文火把鸡蛋煮熟。然后,把煮熟的鸡蛋剥壳,再放进锅里药汁中煮10分钟,加进红糖,吃蛋喝汁,美味可口。
?功效:艾叶能暖气血而温经脉,治女性气血寒滞;干姜能去脏腑之沉寒、胃部冷痛。
怎么用“艾”
艾草可食可戴亦可入药,不同的搭配,疗效也大有不同!
1.艾草泡脚
用艾叶水泡脚,能有效地去除体内虚火,可以缓解因肝肾阴虚导致的黑眼圈。
此外,天天用热水泡脚本来就有促进血液循环,赶走体内湿寒的功效,况且艾草还能通十二经络,调理阴阳。
2.艾草洗澡
艾草浴不仅有利于防治感冒,对湿疹、毛囊炎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。
艾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,改善皮肤新陈代谢,具有一定的美容作用,但具体遵医嘱。
3.熏艾
春季雨水逐渐增多,湿气日渐加重,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概率也增加,室内熏艾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。
4.艾叶坐垫
怕冷、怕风、喜热饮、遇冷腹泻,这可能是寒性体质的表现,此时,不妨给自己做一个艾叶坐垫。
坐垫法曾受到清代名医吴尚先的推崇,古文记载:若内服药不能达到或恐伤胃气者,以坐为忧矣。
5.艾灸
艾灸疗法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,历时几千年。
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“艾叶取太阳真火,可以回垂绝元阳”。
意思是说:“点燃艾绒的火如同阳光一样,可以振奋唤醒人的元气,挽回人的生命。”
一般来说,艾灸主要适合于寒性体质或是感受寒邪而导致的病痛,表现为火力不足、畏寒怕冷、手足冰凉、易疲劳、精神不振、筋骨关节疼痛僵硬、痛经、月经延后等。
艾叶副作用
人们常说“是药三分毒”,一些人也担心使用艾叶有副作用——
1.抑制神经
艾叶这种中药材中含有大量的天然的挥发油,这种物质具有浓郁的香气,它的成分特别复杂,如果身体吸收过多,就会对神经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,对人体健康不利。
2.加重体虚
艾叶平时不能使用过多,如果过量使用,会消耗人体内的阳气,会让人体变得越来越虚弱,这时不但不能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,还能身体免疫力下降,引发多种疾病。
温馨提示
平时使用艾叶时禁忌不多,只要注意用量,不过量使用,对人类身体没有什么坏处。
但是那些阴虚血热的人群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艾叶,不然会让阴血血热的症状加重。
文章来源于养生中国(侵删)
图片来源于网络(侵删)
往期回顾:
帕金森,不只是“手抖”那么简单!慢性胃炎,反复胃痛折磨人!不吃药怎么缓解?世界卫生日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