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
今日古诗三月二十六[宋]赵彦端《浣溪沙(为五叔寿,三月二十六日)》
渺渺东风泛酒船。月华为地玉为川春于红药更留连。云路功名方步步草庐松竹自年年。他时人说二疏贤把最后一棵栽在南边,没想到边上的水竟然比塘中央的水深,一弯腰把手探到水下,内衣前胸贴到了水面,前襟全湿了。一不作二不休,决定直接到西塂后再偷几棵藕根,把南边栽上两棵,中间栽上一棵,今年就这样吧。从塘里爬出来,提上裤子,穿上鞋,开着车就出发了。
大兵他哥的小荷池里,繁生了几年,里面的根系密蜜麻麻的,把手伸进了淤泥,就能摸到错纵交错的藕带。从水面理出一根枯了的莲子挺,顺着往泥里探,理出两节藕根,就可以用力扯了,或者两节,或者三节。先生开始以为,是地理环境原因导致的这些荷花不长藕,只长藕带。
现在知道了,这是品种问题。据说不长藕的荷花产莲子多。也就说下面不长了,上面长。这跟人一样,长了个大傻个子,人不一定机灵。嘴上耍流氓的,往往是下面挺老实。嘴上不说的,往往是鸡巴闲不住。
捞出四截藕带,本来还想弄几节来,突然想起,王某胜说今天要到毕郭挖藕根,说要给先生送几块的。擦了擦手,掏出手机问他:什么时候给送来荷花根。很快它回复说:今天没空,没去捞。他还说,让先生留一棵在网上买的,他想在家里种上,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。先生告诉他:刚才都插进去了。他骂了句先生不地道,便没话了。
回到草堂,见老中医已经把土茶桌搞定了,开始在老栗树上搭平台了。说这只是个栈道,凉亭要搭在树那边,先生二话没说,皱着眉,端着盆继续去栽荷,绞尽脑汁也寻思不出,他会用什么方法,将亭子搭到那边。或许他真的技高一筹,或许他也没什么办法,也在寻思下一步怎么干。
最近几个弟子在这,上午领着他们会诊上课,下午领着他们上山实践干活。最能干的当数石家庄的老万了,估计他家里也有地,否则不会打听先生,那长把剪子在哪儿买的。他觉得好使,老中医嘲笑道:嗯,的确好使,一使唤就得肩周炎。那是在挖苦先生。小胖是个老实孩子,师父叫干啥就干啥,勤勤恳恳的。看起来也挺用功,老中医在厨房里炒菜,他都跟在身后,边看边学,边帮着打下手。
小伍哥最懒,一天到头捧着手机打游戏。若是回山不直接安排干活,略做停顿,他就捧着手机上溜进屋里,上炕躺下了。叫两三遍都叫不动。老万和小胖把长凳都捆扎好了,他竟然在炕上睡过去了。开始搭平台了,才把他叫醒。
再次趟进荷塘里,往了打开手机拍摄,错过了一道好景儿。先生面南正在荷塘南插藕根的时候,两声咚咚击水声,感觉像是身后有人往荷塘里扔石头,跟前也没人呀。两声过后,先生回头一瞥,见一条大鱼从塘边水里跃起,跃出水面足有一米高,呼嗵一声又落进了水里。这鱼真大,估计足有三十厘米长。其实这也不算大,只是这么小的荷塘里见到这么大鱼,先生才觉得大。发现了河虾、小龙虾和鱼,这说明先生放养的东西,经过一个冬天,都活了下来。
就是那河蚌不知道有没有活下来的。那是前年放的,当年冬天水深只有十几厘米,结冰后,冻死了不少鱼。第二年夏天,先生下水踩到不少河蚌,都成了空壳,估计也是冻死的。正想着,脚底踩着一只河蚌。弯腰摸出来一看,空壳。上岸的过程中,先生接连踩到了三个大河蚌,直到第三个,先生才发现,是一只活的,这才放心了,活的就好。有活的就不怕断根儿了。
植荷工程完成,先生提着衣服回来,准备到清凉湖闸门处打开潜水泵,往自己身上呲一呲,潜水泵却不工作了。这时太阳已经在山那边了,这是供电不足了。先生是将电源接在太阳能出口,没经过电瓶和控制器,也就是说,无光照的时候,输出电压达不到24伏,潜水泵就无法工作了。这一点,先生是早就想到了,因为潜水泵不会在晚上使用。若是从炮房电瓶里接出来还得费劲巴力的穿线,所以便凑了省事。
从大桶里拎出一桶水,还挺温呼,提前上了树屋,把自己擦了一遍。隐约听见干完活的老中医要回城,自己也突然动了回城的念头。明天就要上班了,回家洗洗休整一下,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……
过往今日[]漫笔:苹果蜜熟了
[]漫笔:猪肉、西红柿、大姜和鲫鱼[]漫笔:无处可逃[]立夏:无可奈何春去也,且将樱笋饯春归
[]记事:忆青葱岁月
文丐先生分享是比赞赏更积极的生活态度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sanbaicaoa.com/sbcpz/8462.html